腸躁症簡介
大腸激躁症,主要為沒有任何腸胃道疾病損傷下出現腹痛及排便型態改變的症狀。這些症狀是長期的,通常會持續數年。造成大腸激躁症的原因仍未明確,有不同的理論探討其成因,包含:小腸細菌過度生長、遺傳、食物不耐症及腸道蠕動問題或生活壓力。
症狀
在過去12個月,至少有12週或超過12週感到腹部不適,反覆出現以下症狀:
1. 排便次數頻繁,出現腹痛或脹氣,排便後即可改善。
2. 排便次數改變,一周便祕或一天腹瀉次數超過三次。
3. 大便形態改變,可能出現硬塊、軟便或是水便。
4. 排便情況改變,可能需要用力排便、或是有排便常有急迫感或常覺得排不乾淨。
5. 糞便容易出現如鼻涕狀的黏液,或是解出黏液狀的糞便。
原因
1. 對特定食物的耐受不良:腸道對特定的食物出現過敏或者無法消化處理的情況。
2. 大腸蠕動功能失調: 大腸肌肉蠕動過快,來不及吸收水分,產生排氣、腹部絞痛、腹瀉等症狀。蠕動太慢,水分吸收過多,出現脹氣、感覺排便解不乾淨或便秘。
3. 大腸的神經過度敏感: 腸躁症的人在輕微壓力下,大腸就會感到不適或疼痛,表示病人的腸道比較敏感,容易感到不適。
4. 心理壓力等因素: 部分腸躁症的人,常常合併有心理壓力、人際交往上的障礙。
5. 藥物因素:部分的降血糖藥可能引起腹瀉、麻醉性止痛藥會抑制腸胃蠕動,造成便秘。
治療
大腸激躁症無法被治癒,目前療法都用於改善症狀。目前的療法有:改變飲食、藥物治療、使用益生菌及心理治療。飲食包含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、無麩質飲食或是降低攝取發酵性寡糖、雙糖、單糖及多元醇的飲食。
腸躁症(大腸激躁症)英文
Irritable Bowel Syndrome